《兴安盟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 兴安盟农牧局 作者:佚名
1、为什么要制定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指示精神,推动落实《内蒙古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我盟种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2、《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壮大种业为目标,强化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品种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区域协同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
3、《行动方案》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答: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农作物及饲草种质资源180份以上、乡土树种和乡土草种种质资源540份以上。
加大遗传资源保护力度。开展地方品种保种工作,建立濒危品种保护场,确保我区优势特色物种遗传资源应保尽保。
完善动植物资源库建设。配合自治区完善畜禽遗传资源库、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草种质资源中期库、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确保兴安盟地区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不丧失。
二是推进品种创新发展。
开展品种培育品系改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我盟种植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7-9个,推广适宜我盟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1-2个。以抢救保护本土草种资源为重点,改良扩繁图牧二号苜蓿品种;以提高结实率、生物量等性状指标为重点,培育文冠果等优良林木品种及苜蓿新品种。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60%以上。
建立联合育种攻关机制。整合优势力量构建联合创新团队,参与建设自治区水稻、大豆、猪种业创新团队。
实施优良品种奖励机制。根据自治区相关奖励办法及资金支持对盟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年推广面积或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规定要求的优良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
提升种业基础研究能力。围绕我盟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领域合作的优势,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和培育的基础性研究。
三是加快种业基地建设
推进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盟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推进生态用野生草种采集基地、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保障性苗圃、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加强畜禽种源基地建设。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和肉牛肉羊生猪种业提升行动,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
四是着力发展现代种业。
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培育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种业企业。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汇聚盟内盟外、区内区外种业创新成果,聚焦转移转化、试验示范、交流交易等环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种业价值链。
五是提升种业服务能力。
强化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种苗、种畜禽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建立品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品种评价体系,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力度。
提高认证检测水平。配合自治区开展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工作,升级扩建兴安盟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兴安盟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旗县级林木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
4、《行动方案》实施有哪些保障?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兴安盟现代种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对本地种业发展负总责,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种业发展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种业建设发展。
三是加强评价考核。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核通报制度。
原文链接:http://nmj.xam.gov.cn/xamagri/1023721/1023739/4539439/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