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之乡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插上“数字化”翅膀 江山食用菌产业向“3.0版”迈进

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千家万户的菇农在毛竹大棚、茅草屋里种菇,开启了江山食用菌的“1.0版”;21世纪初,江山市的部分菇农采用空调房种植食用菌,从过去一年只能种一季,变为一年能种四季,这是“2.0版”;而今,江山市一个年产5000吨食用菌生产线项目的投产,则把江山食用菌产业推向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3.0版”时代。这意味着,江山市食用菌产业正与国内顶尖生产水平接轨。

  工厂化种菇效率高 一年能产1千万瓶

  江山的菇农黄彤根,种了36年的食用菌。

  他从早期的菌种培养、大棚自然栽培到后来的半工厂化生产模式,再到利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栽培“科技菇”,见证了江山食用菌产业向“3.0版”时代的迈进。

  “现在,一天约有3.4万瓶的食用菌出菇。”9月26日,江山市长台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黄彤根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化食用菌瓶栽项目占地5亩,已建成一个上下四层的现代化标准菇房1万多平方米,新购置了全自动瓶栽拌料、装瓶、灭菌、接种、控温、光照、通风、抑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可实现年产1千万瓶食用菌的规模。

  这个年产5000吨的食用菌(金针菇)生产线项目,是在2018年11月30日落地开工的。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建设,该项目于今年9月进入试生产阶段。

  “现在,除了采菇、包装需要40人,大部分是自动化操作的。”在中央控制室,黄彤根点开系统,就能在屏幕上看到第一层的料框室、拌料室、装瓶室、接种室、前培室等生产车间里的情况。黄彤根介绍,他的食用菌生产是从早上6点30分自动化拌料开始的,接着,在上午7点30分到10点钟进行装瓶,然后把装好培养料的料瓶送入灭菌室。在灭菌室,有2台培养基灭菌器,1台灭菌器一次性可容纳8600瓶培养基。当灭菌器里的温度上升到123℃,一般要维持到70分钟到80分钟,然后把温度控制在15℃再冷却一个晚上。

  之后,送进接种室进行自动化接种,再是叠框,又送入一个无菌状态的培育室培养7天。接着,送进第2个培育室培养16天。最后,送入第二层的出菇房。等食用菌出菇后,就进行集中开采,要在3天内全部采完。

  “机器换人,效率高。”黄彤根说,配置了食用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从定向育种、自动装瓶、物理灭菌,到无菌接种、恒温培养、准确搔菌,再到智能栽培等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用工成本。以前,人工装瓶需要32个人,一个人一天只能装1000瓶。现在,只要3个人操作机器,就完成了。

  以前,在食用菌接种时,需要8个小时、32个人。现在,自动化接种,只需要5个小时、2个人。“和传统的大棚栽培相比,减少了九成劳动力,生产面积仅是原来的5%。”黄彤根说。

  两条生产线“机器换人” 用工人数减少一半

  同一天,记者在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又来到长台镇的江山甬江食品有限公司。

  “2年里,公司投入600万元,新上了两条生产线,其中主要是改建了智能化车间、购置了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江山甬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今年,该公司已经加工了450吨的水煮秀珍菇,出口到日本。

  江山甬江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之一,是衢州市、江山市两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发生产了香菇、蘑菇、秀珍菇等七八个品种的菌类食品,年出口产值200万美元。

  “除了出口,我们还以金针菇、小竹笋为原料生产调料产品,销往江浙沪市场。”江山甬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出口+内销,公司全年要加工3000吨的食用菌。

  自从新上了数字化食用菌加工生产线,江山甬江食品有限公司用工人数大减。以前,该公司加工食用菌产品一年需要100多人,现在只需要50多人。

  解决资金、土地的“瓶颈”问题 重点项目助推“数字化”发展

  记者在江山市虎山街道江山底村看到,由浙江利兴菌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年产1200万瓶食用菌工厂化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多年来,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瓶颈’问题一解决,希望就在眼前了。”浙江利兴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文高兴地说,目前1.5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建成,等现代化的设备安装好,估计到今年12月下旬就可以投产了,每天能生产4万瓶的秀珍菇。

  一旁的江山市农业农村局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毛小伟介绍,江山市有9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其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000万元以上,平均占地面积50亩,大部分都是农业设施用地,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押贷款,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同时,农业设施用地5年审批一次,企业主不敢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只有解决了资金、土地的问题,江山食用菌产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实施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江山市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小组,开始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下了产业发展的快进键。特别是2020年江山市申报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成功列入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获省级8000万元资金补助。

  “项目实施时间是2020年至2022年,累计项目计划总投资将达2.2亿元。”毛小伟说,有了资金,江山市就根据规划,按计划有序推进7个产业子项目。如今,总投资1.5亿元,年产2万吨金针菇的君缘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将成为我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总投资3500万元的长台食用菌研究所年产5000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线,还有众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数字化出菇基地等项目已于2021年9月建成投入试生产,这标志着江山市食用菌工厂化、智能化生产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突破了土地“瓶颈”问题,君缘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利兴菌业食用菌工厂化项目、长台的年产5000吨食用菌生产线项目都配置了工业建设用地,其中君缘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利兴菌业食用菌工厂化项目的用地面积分别达到20亩和8亩。

  据悉,等这些项目建成后,江山市食用菌产能将新增6500万瓶,新增产量2.6万吨。


原文链接:http://nyncj.qz.gov.cn/art/2021/10/18/art_1594242_589405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