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之乡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关于对政协通辽市五届四次会议第21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源: 通辽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陈井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提案收悉,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提出的宝贵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农牧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工作,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龙头企业58家;二是大力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农牧业产业集群,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已申报创建国家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13个。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狠抓基地建设,通过打造高标准粮田、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园、区)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原料保障,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572万亩,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建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品牌农业,认真落实品牌创建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品牌差异性,精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理念,走品牌化发展道路。2017年,原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通辽黄玉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通辽黄玉米”作为通辽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参加了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评估,以2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19年,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重新评审,“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达到301.6亿元。2017年我市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201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尔沁牛”已注册地理标识,“科尔沁KERCHIN”及图标被中国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科尔沁肥牛”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8.1亿元。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一产当做三产抓,在强化“菜篮子”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把休闲农业纳入全市旅游规划布局,打造了金禾湾、八虎山庄、山地草原体验游等休闲农牧业精品线路。2020年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2395万元,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家,接待人次22.17万人,休闲农业经营利润总额895.3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594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我市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

  四、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市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为加快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市农牧业发展现状和您所提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以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为重点,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行业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和示范企业创建培育工作,培育提升一批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发展农家乐集聚村、特色民宿村,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

  (二)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决策部署,聚焦绿色创新,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一是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基地自建、联建、订单、合作等方式,建立来源稳定、过程可控、品质优良的绿色生产基地,提升原料供给保障能力;二是以肉制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布局高端产品,抢占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快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集农畜产品集散物流交易、加工、包装、配送、仓储、质量安全监控与追溯、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大规模现代化农畜产品产业园。

  (三)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产业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优化布局,积极谋划做好政府投资农牧业项目的规模和方向,加大政府投资农牧业项目的工作力度;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以险养险”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和保障补偿功能,有效化解农业自然风险,降低农业生产市场风险,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创新险种设置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其发展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四)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激发基层农技推广的活力,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自建科研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及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组织带头人轮训计划,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再次感谢对我市乡村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此答复,如有不妥,请指正。

  

  

  2021年4月10日

  签发人:王立恒

  联系人:王洪兵

  电话:8415107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tzgg/2021-11/02/content_eb64573fd76c461282c8d36a7b433a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