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几粒粟?问问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2-03-06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立春”过了,“雨水”也到了,天山南北的春耕春播陆续展开。种什么、养什么,直接决定农牧民一年的收成和幸福成色,所以绝不能一拍脑门盲目跟风,而是需要详细的市场调研,而科学的市场调研则需要用数据比对、信息分析来支撑。
市场经济充满风险,种也好,养也罢,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跟风,很可能出现大面积供大于求。
事实上,新疆的核桃、红枣、鸡、鹅等不少农畜产品都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种植户、养殖户以及合作社因不了解市场情况,“乱跟风”“一窝蜂”种养而产生滞销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相关部门也通过消费扶贫以及各类政府兜底等权宜之计来减少农民的损失,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说到底,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种养计划和市场需求不对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打破信息壁垒,减少因为“一窝蜂”带来的损失。
春种几粒粟?问问大数据。让大数据来帮助农牧民制订种养计划,统筹农畜产品的种养方向,将会在源头上减少供大于求的风险。制订科学的种养计划,需要相关部门开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比如打造惠农数字服务平台,构建农畜产品生产、采购、储藏、加工、销售大数据体系,对上年度各类农畜产品销售率、滞销率等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共享,让农牧民知道市场上的农畜产品哪些可能滞销、哪些可能走俏……从而通过相关平台的数据比对、信息分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甚至提前锁定订单。
近几年,虽然分布在全疆各地的农村合作社对种养方向也有系统的指导和规划,但是由于缺乏数据平台的服务供给,难以适应乡村数字化需求的步伐,导致种养计划的制订仍然比较粗放。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大数据指导农牧民在种养前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仅仅是数据资源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中最基础的作用,对于各级相关部门来说,是能够完成也必须完成的任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日前,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数字乡村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和实施路径。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各级相关部门从农牧民的种养计划入手,形成合力推进大数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数据流通和使用效率,给乡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数字资源切实造福农牧民,在广阔天地奏响数字时代的田园牧歌。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nynct/nyncdt/202202/526a50ebcdeb4f22b4302dc76d0f0b6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一粒种子让农民赢在“起跑线”
下一篇: 为葡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