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沃野逐梦行——松原市乡村振兴工作走笔
发布时间:2022-03-14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阳春三月,阔步松江两岸广袤的黑土地上,田野间马达轰鸣,采摘园里春光芳菲,科普课堂传经送宝,处处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恰如一粒粒种子,不断萌生新的希望——乡村振兴。
聚力产业兴旺
培育乡村振兴之“根”
雨水节气,松原大地依然乍暖还寒。然而走进宁江区善友镇的大棚,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哈密瓜长势喜人,裹挟着清新的果香气息,透出喜人的丰收场景。为带动村民早日致富,转变部分村民传统种瓜思维,光荣村建设大棚139栋、暖棚4栋,十家子村建设大棚180栋、暖棚5栋,选种植品种以“小马蹄和哈密瓜嫁接”为主,在棚室内采用小拱覆膜起垄双行技术,使地表温度和棚室温度大幅提升,为瓜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保障。香瓜种植结束后,还可以种植西红柿、辣椒等,收益是种玉米的十多倍。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当下,在松原市部分乡镇,一座座整齐的温室大棚内满室翠绿,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在村民的屋顶上高高架起,一座座现代化牛舍里牛儿膘肥体壮……2021年,松原市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首批11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全面启动,10个样板村初见成效。2022年,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发展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0家。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扩大到320个村,10个样板村村民入社率及土地入社率均达80%以上。全力做好玉米种业、水稻种业、大豆种业、肉牛良种、肉羊良种发展。着力在深加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将玉米深加工产业打造成为链条完整、体系健全、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链。积极发展畜牧业,全市肉牛饲养量省定任务48万头,实际达52.8万头,同比增长16.8%。扎实推进百万头肉牛工程,每个县(市、区)成功规划2个以上小区(园区),前郭县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扶余市现代肉牛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乾安县肉牛养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3个通过审批的肉牛产业园区专项债券融资项目落地开工,肉牛从上年的52.8万头发展到62万头。
聚力生态宜居塑造乡村振兴之“形”在前郭县达里巴乡达里巴村村口,红白色调的村牌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宣传语格外醒目。沿着笔直洁净的柏油路进入村庄,其中,保洁员们橘红色的身影成为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民王雅琴夫妇家被村里评选为“美丽庭院”,前郭县精神文明办授予的星级文明户。整洁的院落和明丽的房舍都显示着主人的生活品位和勤奋精神,与她交流得知,王雅琴是村里的村民代表,她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
村民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松原市注重示范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着力推进全市乡村建设强基础、补短板。2021年,着力开展“千村示范”创建行动,结合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两带一线”建设,落实创建示范村121个,基本达到“九有六无”标准。围绕道路、广场、院墙、排水、绿化、亮化等方面短板欠账,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74亿元,实施示范村创建项目118个,建设村屯道路巷路143.2公里,照明设施5346处,修建排水沟183.2公里,改造危房57户。建立县乡村三级“清洁指挥长”制度,实施示范村“面子”“里子”双提升行动,共出动车辆1.9万台次、4.4万人次,清理村屯垃圾2.72万吨,拆除违章建筑817个、私搭乱建432处,整治卫生乱象1200余处,“五项”清洁、“十堆”“八乱”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示范村卫生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提升。
聚力乡风文明传承乡村振兴之“魂”前郭县查干湖镇腰初字井村村民武俊海掩饰不住喜悦:“这次评比得了80分,通过积分到超市领取了物品,价值40块钱的油和盐,我还要继续把室内和门前卫生搞好,做文明家庭。”腰初字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窦百生说:“我们村积分超市是按百分制,30分室内卫生,30分院落卫生,院外‘门前三包’30分,10分是尊长爱幼、家风家貌。第一次评比有42户获得80分以上,按每分五毛钱兑换相应物品。通过积分超市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村民能够自觉维护乡村环境。”
文明激发正能量,和谐乡村促振兴。在全面落实省里下达松原市的2022年121个示范村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坚持自我加压,将2022年全市创建村目标数调至150个,全面做好村庄布局规划、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等工作,同步做好工程进展和资金拨付的调度工作,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工,达到“九有六无”标准。松原市全力推动落实“五个全覆盖”工作要求,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观念,改进生活方式,积极主动投入示范村创建工作。
聚力生活富裕夯实乡村振兴之“基”2021年12月29日,在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的村路上,三五成群的村民说笑着向村活动中心走去。北风吹在脸颊上,他们丝毫感觉不到寒冷。“走啊!领钱去啊!”村民李宏博大声吆喝着。屋外寒风凛冽,杨家村活动中心却热闹非凡、暖意浓浓,村民齐聚一堂,面带喜色,如同过年一般。原来,村里迎来了2021年的一件大喜事儿——合作社分红。
会议室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沓沓现金。“今天是我们合作社分红的日子,社民都有份,我今年分得现金37600多元,真高兴啊。”村民孙军手里拿着三沓现金,脸上露出了笑容。
2021年,松原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519元,较2020年增长16.21%。实施扶贫产业项目452个,带动脱贫户人均年收益980元。2021年投入资金2.43亿元,建成产业项目28个,辐射带动脱贫人口25589户52920人,总投资8591万元的宁江区16.4兆瓦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每年可为82个村带来收入560余万元。
今年,松原市将围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新能源发展等新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延续扶贫车间扶持等政策,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展以工代训培训、定向定岗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多措并举助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2021年全市15721名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8810人。今年力争全市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1.65万人,较上年增长5%。全面夯实各项兜底保障措施,将符合条件的13984户23990人纳入低保范围,3071户3191人纳入临时救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2022年继续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保障水平,通过采取提高保障标准、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不断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标准,确保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年度增速不低于12%,高于本地农民收入增速。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青山绿水之间,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广袤的松原大地铺展。
原文链接: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gddt/202203/t20220304_8405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吉林省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倡议书
下一篇: 东昌区环通乡设施农业富民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