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之乡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珲春发展棚膜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2-03-14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珲春市各乡镇的一座座大棚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蔬菜、花卉、水果,孕育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希望。

  棚膜经济是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村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村里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棚膜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新路径。

  走进双新村党支部书记金明龙承包的有机蔬菜大棚,只见绿油油的白菜、油菜、茼蒿等长势喜人,金明龙正和家人割菜、分类、捆扎、装盒。金明龙介绍,双新村大棚数量不断增多,已从2020年的40栋发展到了现在的81栋,种植的葡萄、草莓、黄桃和李子等产品远销长春、哈尔滨等地,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

  在珲春市近海街道图鲁村多肉花卉基地,数百盆品种不一的多肉植物令人眼前一亮。“多肉花卉基地总投资400万元,占地3.5公顷,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图鲁村村委委员何兆海介绍,村里依托两个多肉大棚和一个花卉暖棚,计划开设户外烧烤区、萌宠乐园和绳网探险区等,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同时,计划通过电商、直播卖货等方式,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室外寒气逼人,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立新村的草莓采摘园内却温暖如春,郁郁葱葱的绿叶下,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草莓令人垂涎。有市民一边采摘、一边拍照,体验着采摘的乐趣。种植户王瑞艳告诉记者,2015年刚建棚时,她从辽宁引进了甜度、香度上乘的草莓苗,目前,面积不到1亩地的草莓大棚,每年可为她增加收入4万元。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棚膜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利用大棚等农业设施大力发展反季节蔬果种植,同时加快新建棚室布点扩面、老旧棚室改造利用,变“冬闲”为“冬忙”,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gddt/202203/t20220301_84035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