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之乡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营销 > 正文

粮油市场每周简析第558期

发布时间:2014-12-31     来源:      作者:

小麦:专场交易已确认 后期市场将承压

本周(12月22日-12月26日)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平稳运行 ,尽管部分地区供应偏紧,但面粉加工量难有提升抑制了企业采购积极性;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元旦将至,销区贸易商备货进入尾声;麸皮价格止跌回稳。

本周,国家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137.7万吨,较上周降低2.2万吨,连续第8周下降;累计成交21.6万吨,周环比减少2.1万吨;成交均价2431.34元/吨。可以看出,随着投放量的减少,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这说明产区和销区的加工企业对相对低价的政策性小麦需求极低。通常在消费旺季,会有相当数量的贸易商借加工企业名义参与政策粮交易,然后转卖给销区的加工企业,而从现在的成交状况来看,这种现象明显减少。

据国家粮食局调控司25日发布的公告,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委托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主会场)和各有关联网市场于2015年1月6日-8日举办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交易会。交易小麦数量为200万吨。参加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相关交易细则规定条件的企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本次专场竞价交易会的企业。本次专场交易会买受人购买小麦的数量,不受小麦交易细则中关于小麦日处理能力有关规定要求的限制。每个买受人可以竞买的小麦数量限额为不得超过10万吨。小麦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和货款交付时间,按照交易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不难猜测,由于此次政策性粮源竞价交易结果将和2015年进口小麦配额分配挂钩,企业或积极参与,特别是小麦品种,企业参与积极性或高于其他两个谷物品种,其主要原因是进口小麦的总体品质是很多国产优质麦所难以达到的。

据了解,本次专场投放的政策性小麦主要为2014年产,也有部分2013年产。从小麦品质上看,2014年小麦的品质总体好于2013年,同时,由于2013年小麦经过一年的交易,企业多对剩余部分需求持谨慎态度,所以,从加工适用性角度来说,将要执行的专场交易或会出现企业热衷追捧2014年托市小麦,而冷落2013年托市麦的情况。

同样,上周笔者也对将要投放的200万吨小麦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无疑,较大数量的小麦快速被采购,将对市场造成较明显的供应压力,在需求难有显著改观的前提下,市场行情将继续承压运行。

在国家明确将要执行的专场交易的背景下,预计今年年末明年年初国内小麦行情将弱势运行,特别是对于加工企业来讲,此次参与专场交易将是一次扩大储备的机会,而这也将使春节期间备货的行情难以如之前预期般的小幅上涨。

玉米: 临储收购进度较慢市场价格依旧承压

本周(12月22日-12月26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偏弱运行,东北玉米临储收购进度同比较慢。东北地区市场价格弱势稳定,华北市场价格仍然下行。大商所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小幅下行。

上周东北4省区2014年玉米收储生霉粒放宽至5%的补充通知出台,截至12月20日,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为331.3万吨,而去年同期为608万吨。临储入库数量及收购节奏慢于市场预期,对产区参与收购主体心态有一定影响,导致当地玉米价格偏弱运行。这种市场行情也直接导致前期收粮积极的贸易商出现资金压力,收购能力也相应出现下降。

华北玉米价格继续弱势运行,多数用粮企业下调收购价格。河北玉米上量速度加快,导致价格进一步承压。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继续看空后市,入市参与积极性较低,导致收购热度不旺。与此同时,前期较为惜售的农户,近期卖粮的积极性开始提升。当前华北玉米在销区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不过由于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退货也较多。

南方市场粮源供应仍然充足,东北玉米到货价格小幅下跌,华北玉米随着供应量的增大,价格也逐渐走低。质量较低用于禽料的玉米,多采用价格较低的华北粮源。总体看,东北、华北、西北、进口玉米在销区的竞争非常激烈,由此导致了销区价格在春节前仍将以弱势运行为主。

港口方面,由于需求不旺,临港收购企业数量较少,港口降价频繁,辽宁产区农户卖粮意愿明显下降,港口到货量降低。近期广东港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已达87万吨以上,其中包括23万吨进口玉米,较去年同期偏高40万吨左右,供应充足使得价格上涨乏力。南北发运由于没有利润,近期北港贸易商装船意愿下降。

双节临近,猪价略有支撑,养殖户增加出栏量,但并不积极补栏。蛋类消费低迷,禽类养殖方面仍旧维持疲弱状态。

淀粉、酒精价格弱势下行,终端消费不旺。企业生产利润略有下降,开工率维持稳定。淀粉糖价格下跌,冬季果葡糖浆需求较低,造成部分厂家减产。

本周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小幅下行,主要跌幅产生于周一,单日下跌1.05%,主要是由于北方港口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其后几个交易日,价格又出现一定的回调。不过总的看,价格仍然呈现窄幅震荡走势。

稻米:稻谷专场交易将令市场承压

本周(12月22日-12月26日)国内稻谷行情总体平稳,个别品种略有波动;大米价格保持稳定,临近年末贸易商备货基本结束;国家将于明年元月6-8日举行稻谷专场交易,用以作为进口大米配额分配的重要参考。

据国家粮食局调控司25日发布的公告,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委托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主会场)和各有关联网市场于2015年1月6日-8日举办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交易会。交易稻谷的数量为:粳稻400万吨、籼稻400万吨。参加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相关交易细则(即东北粳稻、稻谷等2个交易细则)规定条件的企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本次专场竞价交易会的企业。每个买受人可以竞买的粮食数量限额为:粳稻不得超过20万吨、籼稻不得超过20万吨。粳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为2015年4月30日前(含30日),货款交付时间为2015年3月15日前;籼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和货款交付时间,按照交易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分析认为,由于国际米价相对低廉,如能够申请到较大数量的进口配额将有助于大米加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稻谷的投放量来看,总量800万吨的投放和266万吨的大米非国营进口配额之比约为3:1,即理论上成交3吨稻谷可以换取1吨的大米配额(当然,还有其他的分配条件需要加入)。目前,市场上进口大米在南方港口报价约3200-3300元/吨,而国产普通晚籼米南方批发价格在4000-4100元/吨,价差约800元/吨,如果按照上述比例计算,加工企业如果销售加入进口米的国产米,理论上,加工企业可以将大米售价降低约200元/吨,虽然和进口米来讲依旧存在较大价差,但对于其他国产米,价格优势已经显现。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信息,截至12月20日,湖北、安徽等13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28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92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7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7万吨。

国际方面,本周,泰国5%破碎大米FOB价为405美元/吨,与上周持平,比上月下降5美元/吨,比上年同期高出20美元/吨。印度5%破碎大米FOB价为390美元/吨,比上周下降10美元/吨,比上月下降25美元/吨,同比下降25美元/吨。 越南5%破碎大米FOB价为390美元/吨,与上周持平,比上月下降2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5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大米FOB价为375美元/吨,比上周下降1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0美元/吨。

大米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大米供需关系偏松,泰国、越南及印度等主产国出口供应充裕。其中泰国大米库存高,且储存时间长,需尽快销售以缓解财政压力、减少损失。除此之外,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大米价格也形成压制。一方面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大米生产、运输及出口成本下降,大米价格随之下滑。另一方面主要大米出口国印度卢比汇率贬值,大米价格承压下行。近期,卢比兑换美元的汇率创下13个月来的最低水平,为1美元兑换63.53卢比。市场预计未来几周印度卢比汇率可能跌破64卢比大关。据FAO数据,2014年11月份印度破碎率25%大米价格比上月下跌2.4%。

预计今年末及明年初,国内稻谷市场将维持稳中偏弱格局,毕竟较大的市场投放量将造成供应压力增大;大米价格维持稳定,但市场上或因元旦假期而购销清淡。

大豆:节前交投清淡 期价窄幅震荡

本周(12月22日-12月26日),南美天气良好利空,美豆出口需求旺盛,国内榨利丰厚,圣诞节前交投清淡,期价窄幅震荡。油厂收购价格下调,农户惜售情绪减轻,国产大豆现货购销略有起色,炒作种植面积下滑,连豆一期价大幅反弹。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油粕价格下跌,油厂压榨亏损扩大。

本周CBOT市场大豆期货价格窄幅震荡,南美天气良好,中长期供应压力增加,但美豆出口依旧强劲,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高企,令美豆现货维持坚挺,加之圣诞节前交投气氛清淡,美豆期价窄幅震荡。

利多方面:一是美豆出口检验量数据依旧强劲,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 12 月 18 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 223.4万吨,高于上周的 188.4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150.4 万吨,本年度美豆累计出口检验 2787 万吨,同比增长 24.5%。当周向中国装运 138 万吨,高于前一周的 130 万吨,占出口总量的 61.8%。二是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上升,显示美豆现货供需由紧转松。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截至 12 月24 日当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 3.52美元/蒲,较一周前的 3.40美元/蒲下跌,但仍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的2.88美元/蒲。三是本周俄罗斯宣布征收粮食出口税来限制农产品出口,以保持国内食品价格稳定,后期仍需密切关注俄罗斯出口限制对全球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影响。四是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本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但中长期贬值预期仍较为强烈,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或将导致中国油厂采购美豆成本上升,并驱使中国油厂加大对美豆的进口力度。

利空方面:一是南美天气良好,种植基本完成。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截至 12 月 11 日,2014/15 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已完成 75.1%,低于上年同期的 76.6%,前一周为 66.8%。阿根廷中部和南部大豆播种基本结束。二是未来几周,南美天气预报依旧良好,未见对单产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

资金方面,上周投机资金在CBOT市场豆类品种上继续分化,截至12月16日的CFTC报告非商业头寸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微幅减持大豆和豆油净多头寸,同时大幅减持豆粕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看平短期内大豆、豆油价格走势,更加看空豆粕价格走势。

后市看来,美国国内压榨利润丰厚的背景下,油厂积极寻购大豆现货,出口需求也表现强劲,人民币贬值预期或刺激中国油厂加大采购力度,导致美豆现货紧张局面短期难以彻底缓解,并支撑美豆期现货价格。南美天气良好,种植面积扩张导致中长期全球大豆供需更加宽松,但在南美大豆定产并对美豆出口产生冲击之前,美豆期价再创新低的可能性较小。市场短多长空的局面仍将持续,在南美收割之前,市场或将维持震荡格局。近期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限制对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的影响,2010年俄罗斯限制农产品出口,引发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后期谷物价格的联系上涨,或将带动美豆价格的上涨。技术面上,美豆主力1月期价在20日均线附近获得支撑,短期内震荡仍将持续,建议20日均线下方逢低买入。

本周,连豆一期价震荡反弹,合约近弱远强,持仓量小幅增加。基本面信息持续偏空,节日临近,农户惜售减轻,大豆供应增加,市场成交价格小幅下跌。

本周现货收购价格整体平稳,局部有所下调。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4300-4500元/吨,与上周持平;油用豆收购价格3820-3860元/吨,较上周下跌40-60元/吨。市场购销分歧较大,农户惜售持续,东北主产区严寒天气限制成交,但临近春节,农户售豆积极性有所提升。供应方面:当前农户惜售使得市场流通量较小。需求方面持续偏弱,由于油粕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扩大,油厂继续下调大豆收购价格,除少量酱油粕生产企业开工,大部分油厂退市停收。食用豆方面,进口豆港口分销价剧烈下跌,而国产大豆价格跌幅较小,导致进口豆和国产豆价格差持续扩大,食用豆中进口豆替代数量增加,黄淮产区和南方销区价格持续下跌,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大多随购随用。

本周辽宁、吉林两省先后公布《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宣告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 12 月 20 日,内蒙古、黑龙江等 3 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 118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36 万吨。其中 15-20 日收购量为 5 万吨,高于上期的 4 万吨,主要是农户惜售情绪有所减轻,但较往年同期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同期因临储收购进度较快,而今年国家不再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预计后期同比差距还将扩大。预计明年春播前后,农户售豆高峰将出现,现货价格将震荡走低。

期货方面,连豆一合约期价本周震荡走强,持仓小幅增加,现货价格下行,但当前符合仓单要求的大豆数量不多,导致当前1501合约逆势上涨,远月合约大幅反弹,主要是炒作明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

本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3550元/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400元/吨,较上周下跌200元/吨。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下跌,豆粕价格较上周下跌10-60元/吨,豆油价格与上周持平。大豆成本下跌,但下游产品价格跌幅更大,导致油厂压榨亏损扩大。进口大豆到港持续增加,令内盘走势明显弱于外盘。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预报显示,12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 821.69 万吨,远超11 月份的 603 万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 740 万吨,目前市场预估约 750 万吨。后期内盘油粕套保压力较大,抑制国内行情走强。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震荡走低,价格重心下移,持仓量周环比下降。本周豆粕期现同步走弱,但现货价格跌幅较期货大,基差继续缩小,现货与近月1501合约的基差接近150元/吨关口。本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3150-3250元/吨,比上周下降10-60元/吨。

养殖需求方面:本本周肉鸡、鸡苗价格较上周明显上涨,鸡蛋价格下跌。生猪价格继续小幅下跌,节前养殖户出栏积极,较高的出栏量带来充足的供应,而需求不及往年,引发猪价震荡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12 月 17 日,国内猪粮比价为 5.8:1,预计春节前饲料养殖需求将稳中走弱。

操作建议上,由于美盘大豆和豆粕止涨回跌,加之12月国内大豆到港量明显增加,国内油厂开工率进入上升周期,国内粕类中期供应充足,而需求相对偏弱,导致粕类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期货1501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价差已经接近150元/吨,未来期货价格将会对现货价格产生支撑,短期现货价格或将企稳。整体看来,短期豆粕期现货价格将处于宽幅震荡格局。鉴于节前备货期即将到来,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逢低适当扩大豆粕现货库存,已有基差合同的可逢低点价。

食用油:需求低迷利多匮乏油价长期底部震荡

本周(12月22-26日),国内植物油价格总体走弱态势持续,充足的供给继续对价格形成压制。国内知名油企为扩大市场份额再次下调旗下小包装油价格,植物油终端市场在节日消费和低价促销的的刺激下走货有所加快。

本周,在出口强劲内需增加的支撑和基本面偏空的共同作用下,CBOT大豆期价弱势震荡继续筑顶,技术面看,下周美豆将继续筑底的可能性较大,但中期不改向下趋势。本周,连豆油1505合约弱势震荡,技术面看,下周继续震荡筑底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建议观望,如跌到5300-5500元/吨不设杠杆的开始建多单。本周,国内豆油价格窄幅波动,价格总体走弱态势没有改变。港口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 5480-578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5850-6000 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5800-583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油厂及批发市场表示,餐饮业消费走软,订购数量不及往年,小包装企业存在盈利,但库存较大,油价目前还看不到能够拉动价格显著上涨的因素。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虽然当前豆油进口步伐已经明显放慢,但大豆到货步伐加快,国内豆油产量较大,完全能够弥补进口减少对供给形成的影响,预计春节前国内豆油新增供给仍然较多。二是餐饮业消费不旺,终端需求平稳,小包装油企业库存较多,销售市场竞争激烈,预示油价弱势格局还将持续。熊市看需求,较差的需求仍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三是当前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总体比较乐观,机构也预计明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在天气正常情况下,明年美国大豆产量还将刷新历史纪录。全球大豆基本面偏空的格局将继续,CBOT大豆中长期仍有下跌空间。四是自 4 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指数下降了 20%,大豆价格受到的下行压力偏大。利多因素有:一是当前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五年来底部区域,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意愿不强。二是美国农业部预计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总量同比增加 6.9%;国内榨油消费量同比增加 2.6%。中短期美豆强劲出口和内需增加将继续支撑CBOT大豆价格。综上所述,虽然市场普遍认为油价已经处于历史底部,但过多的库存和疲弱的需求预示油价低迷的走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周行情仍以弱为主,操作上建随用随购。

本周,受连豆油带动,郑菜油期价窄幅横盘,技术面看,未来一周至两郑菜油仍以震荡运行为主,操作上建议先观望。本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稳中有降,长江流域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850-615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华南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5650-570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菜油供给总体充足,但需求较差,价格受到压制。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国内菜油现货充足,尤其华南地区,国内植物油终端需求不旺,小包装油走货不畅,抑制散油库存向下游转移,而市场长期无盈利效应,也抑制中间环间囤货积极性,油厂库存难以消化。二是国际原油期价走弱,市场采购心理谨慎;国内外植物油基本面偏空,植物油价格短期难以出现价格拐点,大环境利空也将影响国内菜油价格。三是近两个月进口菜籽数量处于年内高位,油厂开工率保持高位,菜油新增量增加。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带动菜油消费。二是本周加拿大油菜籽到我国完税成本3620元/吨,按当前四级菜油和菜粕现货价格测算,东南沿海油厂理论榨油亏损150元/吨,抑制企业后期采购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国内菜油油基本面偏空,预计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

本周,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和马盘棕榈油期价反弹的影响,连棕榈油期价窄幅横盘,技术面看,下周连棕榈油有小幅反弹可能,但并不是拐点出现,操作上建议观望,在跌到2008年低位时或马盘跌到1900-1950吉林特/吨时,可适量买入。本周,棕榈油价格普遍下降,港口24 度棕榈油价格为 4850-5000 元/吨,比上周下降 30-80元/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棕榈油需求清淡,对价格形成压制。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南美毛豆油 FOB 价格比马来西亚 24 度棕榈油价格高 41 美元/吨,价差仍处于历史波动区间的偏下位置,棕榈油价格优势较弱,预示未来出口前景仍不乐观。二是我国装运棕榈油步伐较快,而在比价劣势及低温不利于需求的情况下,供给增速快于需求增速,港口库存存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三是原油价格走弱很可能使东南亚生物柴油计划推迟,生物柴油行业消耗的棕榈油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利多因素有:一是近期马来西亚降雨较多,并在局部地区引发洪涝,市场对产量下降担忧,12 月份棕榈油产量有可能继续处于长期趋势线下方,并进一步偏离,对市场存在利多效应。二是9 月初至今,马来西亚货币兑美元累计贬值了 11%,马来西亚货币贬值对棕榈油出口存在促进作用,同时为刺激出口,马来西亚将毛棕榈油出口免税政策延长至 2 月底。12 月份上中旬出口棕榈油比上月同期增加 7.5%,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进度略显加快。综上所述,在原油价格下跌,棕榈油处于比价弱势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下,棕榈油行情拐点短时期不会到来,未来一至两周仍将区间震荡,并有创新低可能,现货采购仍随用随购。


  推荐阅读:欢迎关注食品商务网微博, 聚焦进口食品、休闲食品、红酒、白酒、乳品、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饮料、保健食品等最新行业大事件!网址:http://weibo.com/sp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