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之乡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关于对政协通辽市五届四次会议第2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源: 通辽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李延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产业兴旺文章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提案》提案收悉,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提出的宝贵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农牧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一、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我市不断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构建农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体系,培育出一大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和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共有119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包括4家国家级、37家自治区级、58家市级、20家旗县级龙头企业。

  二、农企利益联结日趋紧密

  促进农牧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通过积极探索,全市已形成产业化联合体、股份合作、流转聘用、订单合同、服务协作、委托养殖等多种实用效果好的创新联结模式,使更多农牧民与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好友”,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构筑起利益共生的“朋友圈”,让农牧民种养有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障,让农牧民在自家土地里轻轻松松“刨金挖银”,激发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农牧企业产品原料的充足供应,实现了农企双赢。目前,各类农牧企业建立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比例稳定在83%,其中紧密型联结比例达70%,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35万户。

  三、品牌建设逐步提速

  2017年,原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通辽黄玉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通辽黄玉米”作为通辽市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参加了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评估,以2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2019年,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重新评审,“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达到301.6亿元。2017年我市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201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尔沁牛”已注册地理标识,“科尔沁KERCHIN”及图标被中国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科尔沁肥牛”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8.1亿元。

  引导助力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开展“科尔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荐40家企业产品拟授权使用品牌标识,为优质农畜产品插上了品牌的翅膀。

  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休闲等行业,开展“一村一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示范申报工作,努力培植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专业村镇和农业特色小镇。目前全市共有5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促助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着力建强现代农牧业产业,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提升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加快推进扩能改造和产品升级,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农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纵向延伸发展。二是对企业和农牧民施行分类指导,明确定位,找准自身优势,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全市范围全产业链打造,实现集群式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继续做好各类展会工作,组织各类农牧业企业参加中蒙博览会、绿博会、农交会、内蒙古味道等国内外展会,实现为企业“搭平台、销产品、推品牌、提声誉、建渠道、抢市场”的参展目的。

  再次感谢对我市乡村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此答复,如有不妥,请指正。

  

  

  2021年4月10日

  签发人:王立恒

  联系人:王洪兵

  电话:8415107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tzgg/2021-11/02/content_b0730a73c6af450b9e074d8dc0cff2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