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通辽市五届四次会议第2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源: 通辽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徐丰华委员:
您《关于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高质量输出,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已收悉。首先,真诚感谢您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关注。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要使我市农村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市劳动人力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市农牧部门主要负责对农牧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及农产品营销能力。重点是借助国家高素质农牧民培育项目开展各种培训。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
近年来,我市整市制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2014年来,我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2.1万余人。2020年,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更名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现将有关情况向您介绍如下。
一、关于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切实转变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
市农牧局每年按照自治区农牧厅统一部署,制定全市新型高素质农牧民培育方案下发至各旗县,坚持分产业分层次培训,明确培训方式、目标任务、遴选要求等内容。在遴选学员上,每年市县两级农牧部门都会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老学员微信群、下乡走访等方式发放高素质农牧民招生简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宣传引导,引导农牧民转变学习致富、技术致富的新理念。通过旗县乡镇所在嘎查村推荐、老学员推荐、自愿报名、面试学员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学习积极性强、有一定产业规模、具有一定范围带动能力的农牧民作为高素质农牧民的学员。
二、关于明确培训单位,狠抓培训质量
为高质量完成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除市县两级农广校以外,我市2021年新遴选了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市水产工作站作为培训机构,根据他们的业务特色安排班次,形成对农广校系统培训力量不足的补充。这几个培训机构按照农广校系统的培育模式,发挥自身业务资源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师遴选、基地实训、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培育效果,形成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成立组织,加强考核,确保参训人数;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通辽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印发了《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通辽市加快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通辽市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财政、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牧、金融、保险等部门组成的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会同人社、教育等部门推进了校企合作、产业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针对高素质农牧民培养方面,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在市农牧局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的整体规划、日常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监管等。同时将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列入各旗县粮食安全盟市长考核内容,督促各项目实施旗县认真完成培训工作。
四、关于落实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1年,通辽市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任务3066人,我市申请中央财政资金用于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工作,目前已申请1165万元。在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辽市加快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新增的惠农惠牧政策要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探索建立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职业农牧民集聚。既有惠农惠牧政策,要优先细化落实到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同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补助项目政策都向新型职业农牧民倾斜。目前,正在探索民间社会资本创办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术免费培训。同时多次下文督促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尽快拨付2017年以来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等项目资金,确保培训工作完成实效。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传栏、科技入户、咨询服务等方式加强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工作交流,充分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二是优化培训方式。结合各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整合和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培育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园区实训基地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农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四是抓好跟踪服务。以教师为主体,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持续开展服务和技术指导,利用微信等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学员成为各地区的生产经营带头人,真正达到由普通农牧民向高素质农牧民的转变。
此答复,如有不妥,请指正。
2021年5月30日
签发人:王立恒
联系人:戎洁
电话:0475-8233985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tzgg/2021-11/02/content_1472789c79e24c96a1836081f7a45e0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